北京外国语大学文艺学考研辅导班: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文艺学考研经验知识技巧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艺学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艺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文艺学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文艺学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艺学考研辅导班: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文艺学考研经验知识技巧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艺学考研真题中的典型题剖析》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艺学考研提高核心讲义增值版》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艺学考研心考点速记必备手册》

《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综合卷+中外文学史考研25堂浓缩精华课》

《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综合卷+中外文学史解题分析与考研辅导》

《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综合卷+中外文学史考研模拟冲刺点睛3套卷》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卓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7:06-16:18

宦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7:48-19:00

伏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10:09-19:39

郝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10:52-20:49

邹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9:20-20:29

周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11:44-15:46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知识技巧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我是英语很烂的那种。不管你四六级怎么样,就算你四级没过也不要灰心,哪怕你六级超过500也不要掉以轻心。我当时使用的参考书有:张剑的黄皮书真题,黄皮书阅读150篇。其实就张剑的黄皮书真题和150篇就够啦,黄皮书珍藏版只有05年之后的题目,建议把那本05之前的真题也做一做,150篇只做基础篇就够啦,提高的有点太难。同时记忆历年真题出现的陌生单词。单词千万别贪多,最终还是看你记牢多少单词。我最开始就是边记单词边做150篇,暑假中150篇做完啦,那时候我还不想做真题,结果还是做了2套熟悉题型。开学九月份我就开始做真题,只做阅读和新题型。阅读的每一个句子我都会试着翻译,不会的我就去问老师,老师还会把整篇文章都给我讲明白。新题型先自己做,再看答案分析,最

语言学综合: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以及黄版的《现代汉语》和习题册、《语言学纲要》等教材,这些都是我们备考语言学的重要资料。而北外在九月份突然通知改考大综合,对于我这个对语言学一直感到头痛的本科生来说,确实是个意外。虽然我知道其他学长学姐肯定有写得比我更详细的经验分享,不过在这里我还是想说说我的教训。初试考了104分的语言学,确实是个拖后腿的分数。直接原因是我参考了历年真题,发现前几年的古代汉语只考了30分,而且多半都是一道文言文翻译题,所以我就赌了一把,赌今年古汉还是只考30分。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想当然的成分。因此,我将复习重点放在了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上。大纲改了之后,我迅速收集到了教材和真题,先大致通读了一遍教材,然后开始整理属于自己的笔记。这个过程非常艰巨,因为我将语言学纲要和现代汉语整合在一起进行整理,耗费了我很多心血。不过,一旦笔记整理出来,我心里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可以根据这个框架进行背诵,效果非常好。整理完笔记后,根据历年真题一一标注重点,哪些是高频考点,哪些还没考过一目了然。今年的语言卷考了60分的古代汉语,在拿到卷子的那一刻,我心态其实有点崩溃,但只能硬着头皮写。不过,剩下的90分的语言纲要和现代汉语,我都拿到了。所以,我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吸取我的教训,不要想当然地复习。只要是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都有可能出现在卷子上,分值和出题形式都会发生变化。只有牢牢复习和掌握住知识点,才能应对各种变化。(现在想来,也不知道是谁给了我勇气,让我只是草草看了几眼古代汉语...)

文学综合:袁行霈先生的《中国文学史》、郑克鲁先生的《外国文学史》以及朱维之先生的《外国文学简编》、钱理群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以及一些前人的笔记等资料都是文学综合这门科目备考的重要参考。这门科目既涉及中西文学,又贯通古今,内容庞杂,对考生的文学储备和阅读量要求很高,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记忆力。我将这部分内容分为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两部分来讲述。

对于中国文学史,我先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袁行霈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四卷本,对整个文学发展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经过这一遍下来,除了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其他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留下的记忆。接下来,我开始结合学姐提供的笔记和资料,并结合历年真题,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我按照朝代的顺序整理,将每个朝代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曲分别分类整理,这个过程虽然庞大,但每个时期的重点就一目了然了。后期,我一直拿着这份笔记进行背诵,效果非常好。北外的文学史真题重复率很高,通过对照笔记标注,重点就非常明显了,但也不能只看真题中出现的题目,需要在复习过程中掌握这个度。另外,在复习文学史的过程中,要注意梳理体系,比如北外曾多次考察明清小说,所以我着重梳理了明清小说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并重点整理了世情小说部分,还通过网络查阅了相关论文,多重准备总是没错的。至于外国文学史这一部分,我先阅读了郑克鲁先生的《外国文学史》,然后再看了朱维之先生的《外国文学简编》,这两本书相互补充。然后,我参考了笔记资料,整理出了自己的笔记。我将外国文学史的笔记整理分成两份,第一份侧重于作家和作品,第二份侧重于各个时代的文学特点,这两份笔记基本涵盖了所有需要复习的部分,后期只需根据笔记进行背诵即可。值得一提的是,红色封皮的外国文学史习题册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里面列举了各个学校的真题。对于现当代文学,我花的时间不多,只是大致梳理了一下历年真题中出现过的考点,并按照文学流派整理了一个简单的笔记。事实上,在这个方面我也是有些赌气,因为后期复习时间不够了,而且文学史的内容过于繁多。好在最后的论述题是三选二,包括了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北外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至于亚非文学,当我咨询学姐时得到的答复是只需要准备名词解释,因此我最后只准备了名词解释,不过今年我们没有考到这个部分。

对于文学综合这一部分,还有一些我想说的。凡是真题中出现过的作家,一定要去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作品。比如今年的考试就考了艾米莉·狄金森,前几年北外也曾出过她的诗歌赏析,所以我庆幸在复习时大致了解了一下她。又比如今年的考试还涉及到了戴望舒,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考过的作家有所了解。即使考到了你不熟悉的作家,也应该大致知道他们属于哪个文学流派,并推测他们的创作风格,不至于在考试时一筹莫展。另外,一定要选择一两本自己熟悉的作品进行阅读,比如今年考了一道\"结合一部作品论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的题目,我选择了司汤达的《红与黑》展开论述。所以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每个时期的文学中选择一到两本自己熟悉的作品,如果现在觉得已经来不及没有时间阅读的话,那至少也要去了解这些书的大致内容,因为文学史的论述题目不会只是要求说出每个时期的文学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这些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