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习题精选与技巧指导》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核心考点大冲关》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方位攻克考研高频考题》
《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综合卷+中外文学史考研核心知识与技巧集中突破》
《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综合卷+中外文学史考研绝密题解与权威指导》
《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言综合卷+中外文学史考研必修10课》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褚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1:41-21:25
刘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8:53-21:49
盛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10:37-14:24
经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8:46-14:04
后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7:04-13:13
糜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9:55-19:06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诀窍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5-6月开始自己试水做真题阅读,不要纠结自己能对几个错几个,我一开始4篇阅读能错9个!的确是非常崩溃。做完一篇就一个个查单词,精读翻译,别嫌麻烦!一天弄一篇都好,不认识的单词要抄下来反复背,因为考研经常反复考的。暑假是考研复习的黄金阶段,各科在这一阶段都会有质的提高,7月又做了一遍英语真题阅读,没有全做完,挑着做了一部分,只是分析答案更加细致了,每篇阅读都会尝试翻译一下(口译,写下来太浪费时间)先掌握基础再做英语的真题会感觉简单很多。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政治个人觉得就是考前一个月决定的..准备太早反倒么有太大作用,当然也不是说前面就不用看了,书还是要看的,题也是要做的,只是时间不用花的太多太多.政治是一门时政性很强的课程,考试的每个题目出来都是有时政依据的,所以同学们在后期的信息搜集能力一定要很强!结合辅导班老师给的信息自己多多准备,嗅觉要敏锐一些,到后期背重点的东西,政治一定是要看书的基础上好好把握最后一个月.后期会有很多押题的书,当然不是只准备这些就完了.自己还是要掌握全面的.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关于语言学,北外在9月才突然通知改考大综合,这对我来说可算一大块心病了。在本科期间,语言学就一直让我头痛不已,没想到考研还是逃脱不了。虽说关于语言学的经验贴学长学姐们写得详细,但我还是想分享一下我的教训。初试时,我考了104分,算是相对较低的分数。造成这个分数的直接原因是我参考了历年真题,发现前几年的古代汉语只考了30分,而且大多数都是文言文翻译题。我就赌了一把,认为今年的古汉也只会考30分,结果掉入了一点想当然的陷阱。因此,我的复习重点都放在了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纲要上。改大纲后,我迅速收集到了教材和真题,先通读了教材,然后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尤其是我将语言学纲要和现代汉语合并在一起整理,耗费了我很多心血。但是一旦整理出了笔记,我心中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按照这个框架背诵,效果非常好。整理完笔记后,我对照历年真题,将重点一个一个标注出来,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是高频考点,哪些还没有出过。今年的语言卷考了60分的古汉,当我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的心态其实有点崩溃,只能硬着头皮去写。但是剩下的90分语言学纲要和现代汉语,我都拿到了。所以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不要想当然地复习。只要是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都有可能出现在试卷上,分值和出题形式也会变化。只有牢牢掌握住了知识点,才能应对万变不离其宗。(现在想来,也不知道是谁让我只匆匆看了几眼古汉...)
至于文学综合这一块,涉及中西文学,贯通古今,内容非常繁杂,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量,也考验我们的记忆力。我把文学综合分为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两个部分来介绍吧。
关于中国文学史,我首先通读了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四本,对整个文学发展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在读完之后,除了一些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其实记不得多少了。接着,我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结合学姐提供的笔记和资料,以及历年真题,按照朝代整理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笔记。每个朝代按照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来分类,虽然这个工作非常庞大,但是每个时期的重点一目了然。后期,我一直拿着这份笔记背诵,效果非常好。北外的文学史真题重复率很高,在标注完重点之后,重点就非常直观地呈现在眼前。但是也不能只看真题里出现的题目,需要在复习过程中自己掌握好度。另外,在复习文学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构建体系。例如,北外曾经多次考过明清小说,所以我着重梳理了明清小说的发展脉络和特点,还专门整理了世情小说这一部分,并在网上找了相关的论文进行了学习,多重准备总是没错的。至于外国文学史,我先阅读了郑克鲁的《外国文学史》,然后是朱维之的《外国文学简编》,这两本书可以互相补充。之后,我参考了笔记资料,整理出了两份自己的笔记。第一份偏重于作家和作品,第二份偏重于各个时代的文学特点。这两份笔记基本涵盖了需要复习的点,后期我直接背诵这些笔记即可。此外,红色封皮的外国文学史习题册也相当有参考价值,其中列举了各个学校的真题。至于现当代文学,我花的时间不多,只是简单梳理了历年真题中出现过的考点,按照文学流派整理了一份简单的笔记。在这方面我其实是有些冒险的,因为到后期已经时间不多了,文学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所幸最后的论述题是3选2,涉及到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各一个,北外也算是比较人性化了。
至于亚非文学,我咨询了学姐,他们给出的答复是只需要准备名词解释,最后一个月我每天都在背诵,不过今年我们没有考亚非文学。
关于文学综合,我还想说的是,凡是真题里出现过的作家,一定要去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作品。比如今年考了艾米莉·迪金森,前几年北外就出过她的诗歌赏析,所幸我在复习时进行了一些了解。再比如今年还考了戴望舒,所以对于考过的作家,一定要了解一些。哪怕不认识,也应该知道他们属于哪个文学流派,并推测他们的创作风格,这样考试时就不至于无话可说了。另外,一定要阅读一两本熟悉的作品,比如今年考了一道“结合一部作品论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我就选择了司汤达的《红与黑》进行论述。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们对每个时期的文学都有一两本熟悉的作品。如果现在觉得来不及没时间阅读的话,至少也要了解这些书的大致内容,因为文学史的论述题不会只是让你说出每个时期的文学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需要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