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学考研辅导班:中政法(法大)商学院金融学考研备考要领与经验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学考研辅导班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中政法(法大)商学院金融学的学员提供针对性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与报考院校专业定制指导方案,全程监督陪伴,布置随堂作业,结合命题规律进行模拟实战。根植于多年的积淀,为学员提供有用的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学考研讯息与资源!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学考研辅导班:中政法(法大)商学院金融学考研备考要领与经验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学考研辅导参考资料节选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学研习精华技巧与考研指导》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学考研专家名师精华点拨》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学考研考点精要全析》

《中政法(法大)商学院应用经济学综合考研精英计划常考题型36问》

《中政法(法大)商学院应用经济学综合考研命题人权威点拨重点》

《中政法(法大)商学院应用经济学综合考研精英计划特训手册》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考研培训师资概况节选

赵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9:03-13:58

水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11:46-14:46

袁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9:33-21:22

时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10:22-21:21

强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10:05-21:04

邱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10:44-19:43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中政法(法大)商学院金融学考研备考要领与经验

考研英语经验节选

背单词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做一些适当的阅读练习,暑假期间开始做真题,英语真题是最最重要的,每次做完真题都要认真校对,真题里的单词是会反复出现的,体会出题思路,体会答案是怎么选出来的,这个最重要,有的题是有争议的,所以需要把握出题老师希望考生怎么想,选哪个答案。整个复习过程中英语真题要做5、6遍。其中完型填空可以稍微晚一些开始,这个分值最低,通常考试时放到最后再做。我的作文是从9月份开始准备,要有选择的背,避免雷同,最好针对不同类型的话题自己总结模板。新题型一般是比较简单的,重点要把握其中的行文逻辑。

考研数学经验节选

自己的数学正式开始复习是在三月份开学后。在三月到七月中旬这段时间里我主要是以打基础为主,我个人觉得在这段打基础的时间里切忌快,千万不要和别人比速度,只要按照自己的计划把基础打牢即可。数学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拉分太厉害了。好多人都说课本要多看,但是我认为把定理和例题看会了就行了,不用非得弄懂定理是怎么证出来的,浪费时间而且偏离考试方向。要把复习全书至少做两遍,第一遍每道题都做,第一遍做的时候会感觉很多都不会,没关系,刚开始都那样。要结合最近三四年的真题题型来做题。真题要做两遍,特别是近几年的题型要多研究。

考研政治经验节选

想要政治的高分,首先必须解决选择题,选择题以多选为重点(我的学习方法是,马哲需要框架图,毛中特需要点对点的记,我是都跟这肖秀荣的步伐前进的,尤其是他的毛中特,出题点很好,不像什么2000题之类的,毫无重点,篇幅问题不一一展开),对于正常人,主观题到后来几乎没多大差距。要提高书写水平,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条理清晰,善于使用符号(如abcd等)。遇到之前没背过的大题,不要慌,在给出材料中,找出能用的话,然后以面积取胜。

考研专业课经验节选

一、宏观经济学部分。

1. 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购买力平价等重要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2. 掌握经济增长理论,了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影响。

3. 熟悉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关系,了解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的运用。

4. 理解价格总水平的测量方法,包括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5. 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了解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概念。

二、微观经济学部分。

1. 熟悉供求关系及其应用,理解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2. 掌握企业成本与产出关系,了解企业最优化决策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

3. 理解市场结构与行为,包括垄断、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等。

4. 学习消费者行为理论,了解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需求曲线的关系。

5. 熟悉生产要素市场,了解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的特点和运作。

三、计量经济学部分。

1. 理解基本的计量经济学假设和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等。

2.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和模型评估等。

3. 熟悉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如平稳性检验和自回归模型等。

4. 学习面板数据模型和计量经济学中的研究设计方法,了解实证研究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思路。

5. 理解计量经济学在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并能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在进行复习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理清基本概念和知识框架,逐一进行梳理和总结,建立知识体系。

2. 多做习题和例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阅读经典教材和相关论文,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进行加深。

4. 参加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熟悉考试形式和要求,提前适应考试节奏。

5. 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学习和探讨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