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班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京地大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的学员提供针对性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与报考院校专业定制指导方案,全程监督陪伴,布置随堂作业,结合命题规律进行模拟实战。根植于多年的积淀,为学员提供有用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讯息与资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参考资料节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高分状元精读笔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精要微讲堂》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最新考研金牌考点集中突破》
《北京地大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导论考研复习与深度辅导》
《北京地大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导论核心考点详解与权威辅导》
《北京地大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导论考研辅导教材白金典藏版》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考研培训师资概况节选
夔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10:37-19:05
董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7:14-21:39
咸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9:48-15:02
於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8:09-17:37
融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7:41-19:05
项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7:19-20:39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北京地大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考研英语经验节选
个人认为英语最重要的做好两点,第一单词,第二真题。首先说单词吧。单词是一个很苦很煎熬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经历。用哪本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坚持下来。每天一页或者两页,一个list或者半个list,贵在坚持。我单词一共是过了五六遍吧。单词量上去了的话,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就都上去了。然后说真题吧。真题应该把近十年的认真做一遍吧。其中前五年的做一遍,后五年的做两遍吧。做真题最主要的是让你体会命题人出题的思路。其中真题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阅读,新题型,作文。阅读和新题型还是在单词的基础上多做题目。作文先不用着急,也是到最后背。不要去背所谓的模板,要在各种类型的题目中找到自己写作的思路。
考研数学经验节选
学习时间是7月中旬到9月底两个半月,这个阶段给大家推荐的资料是李永乐编写的《复习全书》和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大家可以选择其中一本用于该阶段的学习,有精力的同学建议两本同时进行学习。市面上的复习资料很多,选择好的复习资料会让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事半功倍。李永乐编写的《复习全书》和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把考研考核的知识点罗列讲解的非常清楚,让大家充分了解考研要考的内容,不做无用功。让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对考试大纲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每个知识点的后面,有知识点对应的题型,随后附了相应的例题和习题。《基础过关660》(很不错,重点考察概念,不要以为只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有的题目当做大题都没问题,你做完一遍要很久,其实这本书好多题目和第一个复习全书题目重合,感觉这两个搭配是完美组合)。当然看哪本书不重要,重要的还是看你自己,适合你的书和套路。还有《陈文灯复习全书》可能更难。
考研政治经验节选
这是投入回报率比较高的课了,我从七月中旬才开始看,感觉时间够用了,就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炼,看完一章就做相应部分的一千题。马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剩下那几个部分就没花太多时间了。到了十月初,第一轮结束,后来又用了一个月把一千题又仔细做了一遍,之后用一周把真题中的选择和马原大题做了一遍。十一月份出了肖八,只做了选择和马原的大题,剩下的几道大题看看答案就行。到了十二月,肖四出来之后就是疯狂背书,肖四是必须要背的,后期我背了肖四的大题,帮助还是很大的。
考研专业课经验节选
首先,复习海洋科学导论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包括海洋地质、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二,熟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如海洋调查与勘探、海洋观测与预报等。第三,关注当前海洋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科学研究,包括全球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等。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效率。首先,系统地梳理各个知识点的脉络和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资料、学术论文等方式,获取准确和全面的知识。其次,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采用归纳总结、图表绘制等方式进行记忆和理解。此外,可以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例如解析题目、判断题、应用题等,以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以拓宽视野、深化理解。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还需注重以下细节。首先,注重多方面的素材收集和文献阅读,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还要了解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学术观点。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操作的掌握。例如,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另外,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学会查找和分析学术文献,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