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考研辅导班介绍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林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的学员提供针对性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与报考院校专业定制指导方案,全程监督陪伴,布置随堂作业,结合命题规律进行模拟实战。根植于多年的积淀,为学员提供有用的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考研讯息与资源!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考研辅导参考资料节选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研之有“悟”成功必读15课》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考研高频真题与难题突破》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实用考研要点精编手册》
《北林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数理统计+普通生态学随堂笔记与核心要义精讲》
《北林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数理统计+普通生态学考研冲刺状元全计划》
《北林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数理统计+普通生态学考研战略突破》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考研培训师资概况节选
戚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9:09-19:13
吴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9:10-14:11
饶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0:20-19:08
蔚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8:06-14:08
卓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8:16-19:14
靳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7:37-14:09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北林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考研英语经验节选
英语开始复习在4月,单词用的朱伟恋恋有词,听了两遍,背王江涛20篇范文,6月份开始做真题,掐时间做,下午2点到5点,做完对答案分析卷面,先把作文翻译解决掉,翻译对答案分析表达方式技巧,把不熟悉的单词抄下来反复背,作文我是每周写一篇,然后让老师给批改,主要看有没有用词语法错误,老师每篇都会给加一些高端一点的句子,这样日积月累下来我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然后分析阅读,一句一句撸顺,不会的单词或者读不懂的句子就查辅导书或者字典,一点一点琢磨,有的干脆背下来,一篇文章分析完再做一遍题目,有错的就标出来,分析错在哪里,之后复习的时候反复看,最后看翻译和新题型。分析的比较细,最后真题做了近年的,不过大家从05年开始就可以,太早的在篇章内容上会和现在的不太符合。
考研政治经验节选
说一下我的用书吧,大纲解析,肖秀荣1000题,知识点提要的思修部分,肖秀荣时政、考点预测背诵版、肖四。至于书,肖老爷子的书我觉得非常不错,真的是业界良心。说说我怎么复习的。我主要是做一千题。一千题一共刷了三遍,我感觉是非常好的题目。把错题标出来。一直到后来十二月份我还在反复的看一千题的错题。经常错过的还会再错,很正常。学政治一定要放平心态,心理崩溃是常有的事。肖四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我没有用风中劲草,那个考点预测背诵版是风中劲草的替代品。感觉风中劲草内容太多了。
考研专业课经验节选
考研专业课一: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是生态学专业考研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数理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对于提高考研成绩至关重要。
1. 复习要点:
(1)概率论基础:包括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等内容。
(2)数理统计基础: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内容。
(3)回归分析: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内容。
(4)方差分析: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内容。
(5)非参数统计:包括秩和检验、秩相关分析等内容。
2. 复习方法:
(1)理论学习:首先要系统学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2)刷题巩固: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教材中的习题,也可以参考历年真题和模拟题。
(3)总结归纳:在复习过程中,及时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复习笔记和思维导图,方便日后查阅和回顾。
考研专业课二: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是生态学专业考研的另一门重要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普通生态学的知识和方法,对于提高考研成绩同样至关重要。
1. 复习要点:
(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内容。
(2)种群生态学:包括种群的生长与发展、种群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3)群落生态学:包括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的演替等内容。
(4)生态位与生态位分析:包括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的测定方法等内容。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稳定性评价指标等内容。
2. 复习方法:
(1)理论学习:首先要系统学习普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生态学原理和应用场景。
(2)实地考察: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来加深对生态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生态学案例,加深对生态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综合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的复习框架,便于知识的串联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