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航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考研同源题库讲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考研题解与热点大预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考研高分冲刺全析教程》
《北航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能源动力综合考研特训计划手册》
《北航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能源动力综合最新考研真题题粹甄选》
《北航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能源动力综合考研轻松预测押题》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祁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8:55-16:04
李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10:02-14:17
咎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9:38-16:29
麻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11:17-17:02
居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9:50-14:07
步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7:42-19:46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备考诀窍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英语的学习就是单词不能丢,我的单词书前前后后一共过了七八遍,后期又把另一个版本的单词过了一遍。真题一定要仔细做,第一遍可以分块做,一段时间做阅读,另一段时间做新题型这样,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分析题目。慢一点没关系,一定要利用好真题。第二遍就要严格计算时间来做题,培养做题的整体感觉。然后可以将里面的长难句标记出来,自己翻译,理清思路,不仅可以找出自己的理解是否有误区,也可以提高翻译句子的能力,而且要尽量学习其表达方式,作文的时候模仿写句子。我的经验是,英语作文比阅读更容易拉开分。我今年考试心态不好,大小作文写了快一个半小时,导致后面阅读做的不是很好,有很多不确定。但是下来分数并没有想象的糟糕。我作文写的比较认真,所以感觉应该是作文的功劳。
考研数学复习经验概要
大概三月份开始看教科书。我建议看前先了解一下具体需要看哪些章节并标注好,不要一股脑就开始投入学习。对于像我这种大学数学基础比较弱的同学,我建议是先自己认真看书,看书的目的是为了熟悉一下知识点,数学毕竟比较难,我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把老师讲的重点和解题思路技巧都记了下来,以便日后复习用。同时我还买了复习全书以及历年真题全解和八套卷四套卷。怎么说呢,贪多嚼不烂。其实我个人觉得把课本与上课的笔记吃透、把历年真题全解认认真真做两三遍就应该会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政治关键选择题,书不在多,看一本就够了,关键是弄懂,在弄懂的基础之上能多看几遍就多看。第一遍看的慢也没关系,我看书慢就着急,我当时这样告诉自己,弄懂了哪怕只要一遍就够了,也不要囫囵吞枣看很多遍,那样根本没用。关于是否做题,我个人觉得最好把做题的时间省下来放下理解红宝书上,书中每一句话都要认真理解。后期看时间安排在做题。模拟题,见一套做一套,但做错的一定要认真分析。我犯一个大错每次错完不愿分析,导致后来还是反复错。譬如后期,肖四,任四,最后五套卷,风中劲草的模拟三套等。最后一个月可以选择一本大题资料来背,一般都是背肖四在加上自己选择的其他资料,如果前期书理解的透彻,背起来很快。最好,模拟题的大题自己想一想怎么答,特别是哲学,哲学要答的论点其实总结起来不多,同学们可以在看哲学的时候有意识的总结下,在看看模拟题关于哲学部分的题怎么用到这些观点的就可以了,自己做总结。 主观题部分,我要疯狂推荐肖大大。说实话,主观题我只熟背了四套卷,八套卷看了很多遍,虽然不能完全复述,但大概的答题角度自己都熟。主观题我从11月份开始看,从真题入手,总结了设问的角度以及答题的角度,然后只做了八套卷和四套卷。主观题不管是看哪位老师的,都一定要背,因为一些套话在考场上一定会用到,所以肚子里必须得提前背点东西做准备。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一、复习要点:
1. 重点掌握能源动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了解能源动力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沿领域;
3. 熟悉相关专业术语和标准;
4. 学习能源动力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方法;
5. 掌握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案例。
二、复习知识:
1. 能源动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
2. 各类能源动力系统的特点、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3. 燃烧和传热理论;
4. 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
5. 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稳定性分析;
6. 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技术与应用;
7. 能源转换效率和能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三、复习方法:
1. 制定复习计划,按照重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2. 阅读教材、参考书和学术论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 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提高解题能力;
4. 参加专业讲座和学术交流,开阔眼界,了解前沿动态;
5. 参与科研项目或实习实训,提升实践能力;
6. 制作知识点总结和思维导图,便于记忆和复习。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多与同学、老师讨论,互相交流学习;
2. 注意复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和身心健康;
3. 保持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计划执行能力;
4. 对待复习过程要有耐心和信心,保持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