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材料工程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考研热门题型与技巧详解》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考研考点梳理及真题详解》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考研历年真题思路实操演练》
《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材料成形理论基础、材料科学基础考研重点知识专项教程》
《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材料成形理论基础、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精华微讲堂》
《北科大顺德研究生院材料成形理论基础、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必修12课》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蓟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1:45-17:25
程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10:59-21:42
桓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11:59-20:42
戴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9:01-19:04
平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1:55-13:37
樊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11:08-20:53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备考诀窍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建议:要学长难句,最好的素材就是真题。真题的翻译,每年五个句子,十年就是五十个,要是觉得不够还可再往前看。这些句子,长短合适,难度也比较平均(比阅读中的要难一点),而且还有详细的结构划分和翻译,多好的素材!因此,把它们搞定了,阅读中的长难句也就不是问题了,而且还顺便复习了翻译,为以后省不少事。我的写作开始就是背文章,然后自己一点一点的写,我大概11月份才开始弄的作文,所以有点匆忙吧。还有就是英语作文的字啊,一定要写漂亮!字体不好看的同学一定要练一练呀。
考研数学复习经验概要
真题我真的做了好多遍不太记清我做了多少遍,一开始成套做,后来按板块(高数、线代、概率),特别是线代和概率,你会发现到了10年以后出题开始变得有规律性,这时候你要去总结和归纳发现真题的出题知识点。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做到后来因为做过许多遍做题的速度肯定会变快。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复习策略就是:第一轮看劲草讲义,看一章做一章配套习题;第二轮做考研真题和各种押题(肖8、肖4等);第三轮突击背诵红皮书、《20天20题》里的知识点和先前做过的押题里的大题答案。就这样连轰三下我就直接上考场了。 最后强调一点,考研政治资料千万不要多买,买多了不仅没时间看,还是严重的心理负担(我去怎么还有这么多书要看?),只要精通一本教材或讲义即可,切记。注意:①第一遍请把答案写在自备的本子上,不要在1000题上留任何答案或圈画。②第一轮刷题建议在八套卷出来前完成。③这里有个更好的方法。在第一遍错题记录的时候,如果是理解型题目错了,一定要记下来做好标记;如果是概念型题目,已经记住了就不用再标记了,减少第二轮的复习量。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一、复习要点
1. 熟练掌握材料成形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的成形方法、成形工艺参数等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成形理论模型,如流变应力、极限承压力、拉延率等关键概念;
3. 知晓成形过程中的力学与热力学现象,了解温度、应力、应变等对成形性的影响;
4. 掌握不同材料在成形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如金属、陶瓷、聚合物等;
5. 了解典型的成形缺陷及其形成机理,如裂纹、气泡等,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关键知识点
1. 材料成形分类:常见的塑性成型、压力成型、粉末成型等方法;
2. 材料成形参数:包括应变、应力、温度等关键参数;
3. 材料力学行为:包括应力-应变曲线、流变应力等内容;
4. 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如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热膨胀等;
5. 材料成形缺陷及处理方法:如裂纹、变形等处理方法。
三、复习方法
1. 梳理知识框架:将知识点整理成逻辑关系清晰的脑图,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2. 精读教材:将教材反复阅读,理解其中的概念和原理,重点关注示例和习题;
3.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自身复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合理制定每日、每周的复习计划;
4. 做题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意错题的整理和总结;
5. 多渠道获取资料:参考相关教材之外,可以阅读论文、期刊以及相关专业网站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四、复习重点
1. 塑性成型工艺:包括模锻、挤压、拉伸等常见塑性成型方法的原理和工艺参数;
2. 热加工工艺:包括热挤压、热拉伸等热加工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3. 粉末冶金工艺:包括烧结、热等静压、注射成型等粉末冶金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4. 材料流变性:理解应力-应变曲线的基本特征,掌握控制应力和温度对成形性的影响;
5. 材料力学性能:了解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如屈服强度、延伸率等。
五、复习技巧
1. 融会贯通:学习每个知识点时要将其与其他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2. 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实例和习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多角度思考:对于复杂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
4. 合理安排时间:将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分配更多时间,逐步攻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