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辅导班详情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中国农大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复习大全指南》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技巧超精指导》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考研历年真题名师精解》
《中国农大农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30天突破考研重难考点》
《中国农大农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研高分通关必备讲解》
《中国农大农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网络学习指导与核心要点讲解》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元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10:29-13:16
苗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10:04-18:40
庚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8:27-16:40
慎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10:24-21:49
夏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7:49-17:58
蔡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9:05-19:10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指南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作文——因为我前期的复习效率不算高,原定的10月开始背作文的计划也没有得到实行,所以直到考前一个月才开始看作文格式、背模板,不推荐我的这种冒险做法。就我有限的经验来说,多研究历年英语一、二的作文真题还是很必要的,仿写或直接背优秀范文都可以。关于英语,无论底子好与不好,只要能够坚持,而且用心,最后结果不会很差的,另外关于最后的模拟题,我一套都没做,感觉跟真题水平不是差一星半点,当然看大家各自情况啦~
考研数学复习经验概要
数学我三月份开始,做到要点精编和母题各刷两遍。第一遍要点精编看书然后自己做题,对答案错了再改,在错题上做好标记。二刷要学习知识点,并把一刷的错题拿出来再做,反复错的记录在错题本上,以便日后翻看。同样的方法第二遍刷题。每一类题型有几种计算的方法,易错点、设坑处,全部公式化、套路化,我会用笔记本记下来,经常看,做到烂熟于心。12月份,继续复习笔记、继续练题。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我国庆假期买的政治书,买的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还买了大纲红宝书,这一本我翻都没有翻开过,个人觉得看精讲精练配合着做1000题就行了。十月份把政治过了一遍,每天大概看两个小时。我政治基础很不好,高中是理科生,而且真的很不擅长答政治题,就是我会写很多很多,但是貌似都写不到点子上。我知道自己主观题比较弱所以主要看选择题。1000题第一遍做完就像什么都没做一样,我第二遍才开始总结错题,整理选择题错题对我来说很有用。我比较后悔应该第一遍做的时候就整理,第二遍整理完已经12月了,来不及再过第三遍,就只能不停看错题本。主观题我完全就是背四套卷,考前一个星期才开始的,希望大家考前两星期开始吧,因为比想象中多很多。我就是想着,不就是四套卷子嘛一周肯定背得完,但是我直到考试入场前一秒还在背…对于所谓的红宝书,我是这样用的,第一遍,大致浏览,不做笔记,第二遍,对照历年真题把重点标注出来,第三遍,反复熟记标注的地方。我用的是肖秀荣的系列资料,但今年没怎么押中题,所以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在押题上。到了12月份,就进入冲刺阶段了。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一、复习要点:
1. 植物生理学:
(1) 植物营养与吸收:了解植物对各种元素的需求以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循环和利用过程。
(2) 植物内外环境相互作用:掌握植物对光、温度、水分和化学物质等的反应机制,以及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3) 植物生长调控:学习植物生长激素和信号传导的机制,以及它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调控作用。
(4) 植物逆境抗性:了解植物在环境逆境条件下的适应机制和抗性反应,如干旱、盐碱、氧气和病虫害等。
2. 生物化学:
(1) 生物大分子:重点复习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的结构、合成和功能。
(2) 酶和代谢:理解酶的运作机制,以及重要代谢途径如糖解、糖新生、脂肪酸合成和氧化磷酸化等的原理和调控。
(3) 生物膜:学习生物膜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尤其是在细胞通讯、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作用。
(4) 生物能量转换: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能量转换过程的机制和反应。
二、复习方法:
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和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并分配每天的复习内容和时间,保持持续且有组织的学习进程。
2. 理解概念,记忆重点:重点把握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归纳总结、制作思维导图、解题训练等方式巩固记忆。
3. 做题巩固知识:做题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多做真题和模拟题,重点关注易错和易混淆知识点。
4. 与同学交流讨论: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率和理解力。
5. 多参考教材和资料:辅助教材和相关资料可以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挖掘完善知识体系。